游走在无诂与无诠的诗意里(三) ——诗潮流——2017网络诗歌作品精选(代序) 文/李哲夫
在现实情景与场景之中,很多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很难判断,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宣泄在一个比较方便或很便捷的网络传播环境中,以此加速消耗着诗写与随机的可能性。尽管诗歌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好的或优秀的诗人依然懂得,由音定字,以情而生,在情节之变化中组合,从而生出奇致无穷的妙趣:
“从洗脸水中窥到屋外小路 瞳孔蜿蜒遁入/眼角的血丝 沿敲门声找到一个影子
迈出虚掩之门 心 ——还在家里”。
——且行且品的诗《出门》“洗脸水”、“小路”意味不同、“瞳孔”或“心”神情各异。在自然界千姿百态的物象或意象语言中,这首诗歌的屋较人注目。“瞳孔”成为最小的物象,最不确定的“敲门声”。幻如诗人对应门的特写镜头。之后由“影子”写及“迈出虚掩之门”,又由“心”写及“还在家里”;由敲门声联系到心所在之屋内与屋外的门,取象顺序与正常的观察顺序恰到好处。通过物象的顺序安排,鲜明地突出了《出门》的复杂心情,人心与敲门声,使之成为该诗的中心视象。于是,在“眼角的血丝”的时间里,应该是第二天的早晨,早行人的形象虽未直接见于取景框里,另一个敲门声却呼之欲出。从视像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有声、有色、有光、有温度,突出的重心还是“诗眼”——“门”字,诗人把“门”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在其丰富的联想里,使该诗有其变化于多姿之能事,并且在创作上也尽量在回避关键词语的重复,例如:“心跳与心”的运用。用一个看似虚幻的影子,来呈现一个人谁在敲门的人的出现。我们讲欣赏一首诗歌,应是细心玩味其极为精微的分合于各异之中。所谓“含英咀华”与“咬文嚼字”,让文字在造语里有雅俗之分,却又道处赏与诗歌文字最为关键的精神情怀。
注:要参加诗潮流文学论坛年选征稿活动的诗人朋友请尽快,本活动即将截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