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翅膀不需要风声 ——赏析诗人少古的诗《元宵节的夜晚》等 文/李哲夫 李哲夫赏析:去年12月,中原诗人少古来重庆见我,让我一直高兴了好久。我们一起去了瓷器口古镇,也去长江、嘉陵江的汇合处——朝天门码头看了看,并在解放碑逛了逛。晚上我们在一起谈文学,谈诗歌,他也谈自己读大学时一些有趣的事情,几天的时间里,只感觉相处得十分的惬意。就是这短短的时间,仿佛让我们认识和走过了好几年的路,那份情谊在一个相见恨晚里。他一来《嘉陵江文学论坛》,我就开始注意着他的诗歌作品,虽然时间不长,读的也不是很多,我还是感觉到了少古个别的诗歌的一点点枝蔓,但是他的诗歌是很有思想内涵的,有的问题揭示得很深刻,很有深度。比如他的诗歌《同学会》、《成人童话》、《传说》、《冬天一日》、《狗日的历史》、《如果我没有思想》、《关于春天》、《今天,我要走上街头》、《密码》、《走着》、《渔火》和《途中》等,这些诗歌里有很多在内容上,是在向我们述说着一种历史承载的痛楚,有的题材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我们在欣赏之后,陷入一个深深的反思里,总是不能轻松的回味。 就这样,一口口地吞噬月亮 那些伤痛,注定不能收藏在口袋里 尽管我流着泪,它依然是能让雪水生根的季节 就这样,一次次的痛苦着 想着银光濯洗的水花坠入斜影 想着所有的故事,鸣啭这个夜晚 少古——《元宵节的夜晚》 读少古的诗歌,总是不轻松的压迫着我,他诗歌文本的内心总有很多“褶皱”,这些褶皱,深刻的折磨着一种情感的世界,他是否靠《元宵节的夜晚》来“熨平”那些褶皱和抚慰那些伤痛呢:“就这样,一口口地吞噬月亮/那些伤痛,注定不能收藏在口袋里/尽管我流着泪,它依然是能让雪水生根的季节”,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歌,他将月亮当成喜欢的月饼,或是他眷恋的爱,只有吞下肚里,才能刻骨铭心?还是永远都不能忘怀?“吞噬月亮”,在自己的肚里,爱着的、伤害的、痛苦的都有,放在肚里也痛,放在口袋里又不担心着什么,也收藏不了多久;它会丢失、它会干涸、只有在肚里、才能溶进血液。这是个让人怀念和伤感的节日,诗人笔下的描写,却是很不平静的心情,“尽管我流着泪,它依然是能让雪水生根的季节”,让雪水生根的季节,是什么能力这样的强大?痛苦加爱情?失恋与现实生活的酸楚,以及与悔恨交加的重叠在一起?那个夜晚,我们的诗人浮想联翩,他一定是想了很多、也想得很远,但是诗人没说是为什么或为了什么,为了谁?但是他就是痛苦着,他分明很痛苦:“就这样,一次次的痛苦着/想着银光濯洗的水花坠入斜影/想着所有的故事,鸣啭这个夜晚”。痛苦加深着,并且是连续不断的,想着爱的甜言,以及鸟语花香的世界“鸣啭这个夜晚”,在这里,我看见了一个十分美好的意境,“想着银光濯洗的水花坠入斜影”,多么美丽的月光和夜晚,那相思的“水花坠入斜影”。少古诗写的“理性与魔性”,总会“压迫”着我们的心,一点都不轻松的展示出来,让一个久远的情绪在被“吞噬”中“濯洗”,他对物象“月亮”的“吞噬”,是想“让雪水在这个季节生根”,一旦那“银光”随风而去,那“银光”,在此刻,已经不是一般的月光了,他还有诗人的思想和思念,在追寻与追随他的“风”,以及他所怀想的诗歌里没有出现的那个“人”。在这首诗歌,“所有的故事,将鸣啭这个夜晚”的最后一句,才是诗人少古想要的“褶皱”与“熨平”。 “鸣啭”这个词用在这里很精彩也很鲜活,其含义很深刻,让人联想的空间很大,可以说是点“睛”之笔。 感怀的诗歌好写,也难写,之所以难写好,是诗人眺望与遥想中的一个梦,总是在一个深沉的遐想之中,他是诗人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情感体验的一个实体。诗人少古正是在一些不经意的言辞里,自然而然的吐露真实的怀想。尽管“那些伤痛,注定不能收藏在口袋里”,但是,不难看出《元宵节的夜晚》的内涵与情调,无处不透着诗人刻骨铭心的情结,以及他所调动的语言,都饱含着诗人的巨大“隐痛”情怀:“尽管我流着泪,它依然是能让雪水生根的季节”,只感觉这是稍纵即逝的语境,“就这样,一次次的痛苦着”。在这样的言词动态里,他已经把握到了“痛苦与爱”的多愁善感。读《元宵节的夜晚》,我们在看似平淡的构思里,再次感受到他的真情与眷恋。因此,《元宵节的夜晚》这首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正是来源于诗人的真情袒露。 蜡烛已经点燃 藤上牵牛花早已开放 可是你的芬芳却等不到明天 你除了沉默,就是微笑 就这样的走吧,不要说话 不要告诉我还会回来 即使是熟悉的,也会是崭新的 少古——《今夜的送别》 《今夜的送别》是诗人少古把一种“莫名”的感觉,在一个充满矛盾的心理刻画的空间里进一步的渲染:“蜡烛已经点燃/藤上牵牛花早已开放/可是你的芬芳却等不到明天/你除了沉默,就是微笑”,刹那间“燃烧与凝固”,让欣赏者的眼光再次“凝固”,直感觉是一步三叹,这就是这首诗歌的矛盾以及它所带来的欣赏者领略到的“福份”。 蜡烛的燃烧,与“藤上牵牛花早已开放”,这是火与鲜艳的花的矛盾对立与统一,它是为了《今夜的送别》而燃烧和开放的,紧接着笔锋直转而下,“可是你的芬芳却等不到明天/你除了沉默,就是微笑”,他的那个她,为了爱或为了快要失去的爱,她也不在乎能不能到明天了,她只在乎此刻和现在,或是曾经的拥有。为什么,这是为什么?“芬芳”就这样的消失,它是爱的流逝吗?但是他们还是很欢乐的笑,如果不是“爱情”是朋友的友情?也是说得过去的,只是这样的描写和表现,很是柔情的,总有一种甜腻腻的“粘绸”。这是诗人少古以短制为主的“出奇制胜”的剑法,流星般的冲击:“就这样的走吧,不要说话/不要告诉我还会回来/即使是熟悉的,也会是崭新的”。这是何等的情怀?没有旧只有天天的新,你走了,你就是回来,那一切都还是新的,这样的期待,谁有这样的情人或朋友或兄弟,那真是幸福死了。我们透过这个朦胧的意境,去搜寻他思想的内核,以及撞击情感的底线,去追随他“凿”出的一个个“妙想”。在诗人少古的这首诗歌里,感觉到他对语言的一种“苛求”,他一再的去掉枝蔓,让文字洗练起来,让意境鲜活起来,让句子灵动起来,他一直在努力的追求着。读完这首平实而又充满自然之风的诗,总感觉有天然浑成之感,同时在他看似随意的句子里,又感觉到是作者经过了精心的“设置”。“就这样的走吧,不要说话/不要告诉我还会回来/即使是熟悉的,也会是崭新的”经过前两句的铺垫,让后面这句显示出一种不动声色的结束。整首诗读后有委婉、雅致的情境和矛盾中的淡定、开阔之境界。 是的,诗人少古制造了一种矛盾的幻象,让我们在他的幻象之中沉醉。也许这是诗人的心思,旨在《今夜的送别》里向我们展示的矛盾的远离,让一个“送别”在一个不怎么伤感的情怀里演绎,在一个矛盾的空间里“湿润”,少古把“蜡烛”用在了内心,用思念的血去“点燃”一个久远的“微笑”。虽然今夜没有月光也没有雨,但是我已经感受到“牵牛花早已开放”,他用这样的情景来表达这个夜晚,是他内心你能就此平静的表现,尽管他将想要说的情感世界隐藏得很深,我还是看见了,他从心到心的沉醉。 这里没有鲜花,只有香火 那钟声早已躲在手掌里 岁月唯一可信赖的,只有那凝固的雪 在这里,鸟的翅膀不需要风声 不需要打坐,参禅和入定 也不用说芸芸众生,以及梵音的磬击 少古——《一个人的寺院》 诗人少古的这首《一个人的寺院》,在营造意境上,我仿佛看见它是一首古体诗歌的感觉。只是他在意境的处理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也写出了新意来:“这里没有鲜花,只有香火/那钟声早已躲在手掌里/岁月唯一可信赖的,只有那凝固的雪/在这里,鸟的翅膀不需要风声/不需要打坐,参禅和入定/也不用说芸芸众生,以及梵音的磬击”。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诗歌,干净凝练,清晰流畅,成为他自己的诗歌处理得很好的典范,欣赏之余,我很是喜欢,我也喜欢寺庙,与佛之缘,让我对这首诗有了更多的偏爱,也就有了去评论的想法。他几乎是在用“声”、“色”和“画”的技法去展示和描写,并且是刻意的去追求他梦中的理想情怀。“这里没有鲜花,只有香火”,是的,这里已经没有了,其实这里还是有的,只是在诗人今天的眼里,这些已经不存在了,或已经不重要了。连“那钟声早已躲在手掌里”此刻,“岁月唯一可信赖的,只有那凝固的雪”,那些抽签算命,求得一生平安的签的解读,也不重要了,只有雪才是他心灵的唯一寄托,为什么这样说和这样想呢?在诗人的眼里,那些都是不纯净的,都是虚幻的,只有这雪的白与冷峻,才是诗人理想的追求,情感的回归与寄托,在这里,我还看见了诗人一颗高洁的心,他就像那只鸟,在翱翔“在这里,鸟的翅膀不需要风声”,他不需要风的声音来伴随,他只要大自然的回归,他只想回到那个净界里,他需要那样的孤独,那才是他的理想回归和佛的境界与信念,他还想在那禅声里,得到自我,只感觉那才是他的一个“归宿”。不用去宏扬佛法,“不需要打坐,参禅和入定”在“那凝固的雪”里,早已经有了深沉的文化积淀。在那里的雪也不是一般的“雪”了,它是已经进化了的雪,并且是被“佛与经文”深刻浸透的,有着深刻佛文化的“雪”,那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佛”的自由世界,也是一直追求和向往的与“佛”有关的情感世界。心灵的寄托都已经这样了,“也不用说芸芸众生,以及梵音的磬击”,这一切,都在《一个人的寺院》的孤独里。 从这首诗的技巧上来说,以情构景,以景托情,利用“雪与声与影”的虚与实,去与宁静的钟声相呼应,花与香火,迎风拂面的是不同的感受,表意与后达之间的空间张力构成,使这首诗更具有美的指向和阅读接受力以及想象力。一个人的寺院,其实就是诗人内心孤独,寂寞的深切感受,有道是,有爱的时候,仿佛这个世界就只有他们两个人,痛苦的时候,看见什么都不存在,仿佛就只有内心的痛与悲哀了,这种情怀可还是一种意境,一种皈依或远离。别具特色,是这首好诗的特点,因为它具有了太多的语言张力,善于用由此反彼的巧妙表达和情感传递,诗意的虚幻与真实相结合,心理期待与收获“以及梵音的磬击”,让一些大的空间跨度由此显示,使诗歌一下子饱满起来。读诗人少古的这首《一个人的寺院》,却让我想得很多,当然也就很自然的联想到李商隐的名句“一寸相思一寸灰”。能有这样的联想,也是这首诗歌的成功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