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潮流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0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对话诗人李哲夫采访 ► 《圣道文化》杂志 受访

[复制链接]

307

主题

7141

帖子

1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27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09:2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话诗人李哲夫采访  ►  《圣道文化》杂志 受访  ►&n         (2014-05-16 09:15:00)[





《圣道文化》杂志:李老师,请说一下你的艺术之路。
李哲夫: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初中的时候说起,因为一本小人书(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连环画),因为里面动人的故事;就想着自己要是能画画该多好。于是,就照着画起来,一开始是用白纸蒙着画,就想现在的复印一样的临摹,后来跟一个画师学习美术,画人物素描。中学时,有个语文教师,发现我很喜欢他讲授古诗词和修辞手法的那一课,就送给我一本《修辞手法》的书,后来,我也去过他的家很多次,给我讲授古典诗歌。由此,我知道了李白、杜甫、王之涣、辛弃疾、李清照等唐宋诗人。在他家里,我借阅了有关唐诗宋词的书籍。初中的寒暑假,大多时间就在书本里度过。高中毕业下乡大巴山,两年的知青生活,给自己的诗歌创作添加了创作之源泉。所以,喜欢诗歌是从古典诗歌开始,也从那个时候进入了一点状态。在大学里的古典文学的学习和美术专业毕业之后,于是就有了一点文学和美术的知识,当是艺术之路的萌芽吧。

《圣道文化》杂志:在中国当今诗坛,你是非官方诗歌界较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作品成熟而且高产,你平时是怎么对待写作的?写作是不是你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
李哲夫:为讨生活,很多困惑;停笔好几年,真正闲下来,开始诗歌创作,是在2005年的秋天。这些年,发表了一些诗歌或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算不上什么“非官方诗歌界较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只感觉自己很一般,要说“作品成熟”也很汗颜,要说诗歌创作的“高产”,还没有达到著作等身。仅出版了五部著作,主编出版了数十部诗歌和散文诗作品集,获得过一些奖项,这都已成为过去。诗歌写了三千多首,自己感觉好的作品不多,或许说自己认为是好作品,大多数读者不一定认同。很喜欢网络,为我的文学思路与诗歌之路,大开了眼界。以前,辞职下海经商,比在工厂自由多了,时间相对比较多,闲下来就喜欢写写画画。经商三年,打工十多年。从云南回到重庆,做过记者,和广告公司的策划总监、副总;还做过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总。日子比较悠闲的时候,写的东西就多一些。自己也就创办了两个文学论坛,一个嘉陵江文学论坛,一个奔流文学论坛。就目前来说,写作,还算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生活出现不稳定的状况,我会放弃文学创作,先解决养家糊口的问题。所以,我不会是什么“非官方诗歌界较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只能是喜欢写的人,自己仍在为生活而奔波。

《圣道文化》杂志:在你的作品中,有不少诗作是近乎于禅意的作品,当然这也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谋合,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这类作品的?
李哲夫:我的诗歌里有不少诗作是近乎于禅意的作品,在诗集《画外之音》里,也选用了好多首。喜欢庙宇,喜欢去逛那些寺院,喜欢去看来来往往以头抢地的各种表情,或那种呼风唤雨里的悲悯气氛,让自己在袅袅香烟里,由此进入一种神谕的境界,那些敬香还愿的心思各有不同,看的人也各怀鬼胎……
喜欢禅意的东西,也喜欢听听绵延不绝的梵唱声。山城的寺院,内蒙和西藏的庙宇以及那些雄浑的声声藏号都去看了看听了听。那种氛围,只有自己去感觉或感受,深与非深,深入与渗入,只有喜欢的人,才会去领略一番,它与它们的天堂的九万尺或地狱十九层,那藏香、那酥油灯的不同凡响;与内地的佛光,相生相旺,明白者明白、不明白者不明白,说不清楚或道不明的只有自己去意会。由此,喜欢上了老子的一些哲学思想,或理解了道家的一点点肤浅的或皮毛的东西,或是它们的另一种人生观,也是很自然的了。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一章里说:“道可道,非常道。”和“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或道家的哲学思想里,现代人在运用中,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道”作为《老子》的核心概念。“道”的代表,第一叫做内存性;第二叫做超越性。“道”的内存性,是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离开“道”而存在,世界离开“道”,任何事物都不会存在,更不要说维持了,因为“道生万物”,无一例外;另一方面,万物再如何变化,或消失或增加,“道”全不变,不会受到影响,这就是“道”的超越性。
“名,可名,非常名”,意即“名”,可以用名称界定的,不是恒久的 “名”。和上句同样用“常”,一个翻译为“永恒”,另一个却翻译成“恒久”,是因为只有“道”是真正的永恒,“名”只能说是恒久的,它和“道”不属于同一个层次。在这里,我只理解为诗歌的另一种禅声。“诗之道与诗之名”,它同样与中国传统艺术之精神是相吻合的:“青烟,袅袅上升/一声梵唱,在那炷香即将燃尽的尽头不知期待谁能显灵/孤灯,可明,苦心/难撑,所谓的空,只在一个人的内心,所谓的鸟音,仅是宁静之后的轻/那些没出现的已经久远,离去的很近/却不知是否重来……”——李哲夫的诗《初上神龙山》。
什么是禅?“风吹竹梢,月影移墙”;“梧桐叶飘零,萧瑟花凝霜”,这就是禅意深深的禅。其实,禅,是不好讲的。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与思维言说的层次不同的。禅是一种境界,一种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之感悟,是别人无法替代的,犹如你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
既然文学的体裁很多,诗歌的表现形式同样的多种多样,在叙事诗歌或直面现实的诗歌或歌咏大自然以及有关生命题材的诗歌的表现手法都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用禅意与佛有关的另一种境界里来诠释人生,寓意或揭示或启迪,都是很正常的了。从这一点来说,喜欢有哲理的,寓意比较深刻的诗歌文字,或许是诗歌的又一种延续与繁荣的深刻体现。

《圣道文化》杂志:你的诗歌作品有绘画的质感,而你的绘画作品,又诗意盎然,富有韵律感。我是不是可以将你的绘画作品当做你的另外一种诗歌的表达方式,或者把你的诗歌作品当成你绘画作品的延续?简言之,你的诗歌是文字的画,你的绘画是颜料的诗。
李哲夫:至于诗歌,我是很喜欢有画面感或有文字质感的诗歌的,这或许是受了一点美术方面或的影响吧,在外旅游或流浪,或什么浪迹天涯(当然,我说的流浪,已不同于前人的流浪了)。自己很喜欢用摄影来代替笔记,因为大自然是鲜活的有生命的,摄影作品也是极其富有色彩的。抒发或讴歌大自然或对于生命的热爱,将所见所闻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或地理环境融于诗歌文字里,用摄影或美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捕捉自然之瑰丽色彩,去关注去展开或去呈现。一些诗歌文字里的赞美,或文字里的一些忧患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只有对于生活或生命的热爱,诗歌的文字才会打动人,只有诗歌打动了自己,才会感动读者。只有感动与被感动,才会具备一种震撼与共鸣,有了共鸣,才会引人入胜地打动人:“暗下来的天在一片大雨里/鸟鸣与江边的汽笛被雨声替代/人声,车笛声渐渐熄灭/小巷深处/许多门窗关闭,贴满红色剪纸的窗花孤独无助地望着我/古镇,街边店铺/橘黄灯光映着五颜六色的伞花一大片/几个老外光着膀子大汗淋漓地吃麻辣鸡杂/一丝丝香味/一滴滴雨的交织/多像我十年前在草原听见的哞啼和咩声”——李哲夫的诗《雨中古镇》。千年古镇瓷器口与幸福街的幽深和青石板凹凸,或许就是岁月里的颜料以及绘画的诗吧。以摄影的景深去捕捉,以美术的眼光去构图,又以鲜艳的色彩去描述去联想去展开去呈现。总想以此来打动读者,又总感觉到力不从心,许多鲜活、许多迷人、许多好心情、许多好风景,在展开与呈现里。总是感觉到文字像风,一次次的吹拂,让那些鲜活与灵动而又鲜艳的色彩,在一首首诗歌里仍然显得是那样的苍白:“原上的绿/一直让我仰视/三月,将一个色拉长/长到山之巅/几朵游动的云散落其间/许多绿都热了/那牧羊女唤来风之后/高原的春里/可有我思念的那个红”——李哲夫的诗《遥想的春》——题油画《高原春色》。  所有这些,都让我感到深深的困惑,诗歌到底是什么,诗歌又到底是怎么了……

《圣道文化》杂志:几年来,一直活跃在网络,创办了《嘉陵江》、《奔流》等诗歌论坛,又组织诗友们共同出版了《嘉陵江诗刊》、《奔流年选》等诗歌作品集,汇集了许多诗人和文学爱好者,平时时常帮助新人,让他们有交流的平台,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你是怎么看待这种事情的?
李哲夫:近几年主要在《嘉陵江》《奔流》与大批诗歌朋友交流学习和互动鼓励,之前还创办过《嘉陵江》文学杂志,主要刊登以诗歌和散文诗作品。通过这样的形式,想以此进行比较深度的交流,展示诗人朋友的文学作品,因经费问题,后来停办。民刊的创办与坚持,经费是主要问题,解决不好,只有遗憾地放弃,说来是一个文学的悲哀,或一个论坛的悲哀。之后也为一些诗人朋友的诗歌作品的指导与推荐发表,做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这其中能得到《诗潮》诗刊《绿风》诗刊《新诗》和《草地》杂志的大力支持,甚感欣慰。
一个论坛是需要大家的支持与互动的,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很有限的。好在来论坛的诗人朋友和论坛版主的尽心尽力,《奔流文学论坛》因此还比较红火。论坛每年的年选编辑选稿工作,一直都在顺利的进行中,作品合集,个人诗集和诗歌选本的顺利开展,是与大家的认可和热情支持分不开的。因此,在论坛培养了一批诗人,使之创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论坛的服务宗旨是:发现新人、扶持新人、关注新人、支持新人和提携新人。有了这样的思想,才会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才会将编选与推荐或扶持的事情办好,才会让诗人朋友有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的作品能在被公开的发表中获得一种成就感,由此坚定他们热爱诗歌,保持良好的创作状态和创作激情,由此让他们坚定信心,更加地喜欢诗歌、热爱诗歌,歌唱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现实,直面人生。

《圣道文化》杂志:有人说,艺术是表达思想的途径,在你写作过程中,是怎么看待这两个层面的,即艺术和思想。
李哲夫: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同时又是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要说创作或写作的难度,其实都是各有各的难点,各有各的建树。通常我们都会说,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所谓艺术语言:一般是指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方式、方法及事物,形象独特而又优美,且内容丰富多彩,等等。是事物的发现与展开和提炼之后的呈现。由此,让读者通过这些场景与情景之中的语言描绘去想象出一个画面。从而去思考,其叙事的部分也要具有艺术性的表现手法,才会是更加的完美。
在奔流文学论坛,经常会与一些诗人朋友讨论诗歌的艺术性与思想性问题,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不能割裂开来的,都是应该具备的。世界著名的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曾经这样的说道:“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其实这句话,机智地说明了内容与形式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由此可以说: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一首诗,一部诗集,都是一件艺术作品。在一切都是思想,一切都是象征里,艺术性与思想性才更容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果一首诗歌只有了艺术性,而缺少了思想性,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会是单纯的一种艺术欣赏,不带有色彩,给人的触动或许会少很多震撼的东西。诗歌的思想性太强,又感觉口号或说教的成分多了,或太理性也不好,也会让人烦心。当然,如果诗歌没有思想性,犹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或者是空洞无物。当今很多诗歌,缺乏思想性,缺乏诗思诗想,缺乏担当精神,一味注重辞藻堆砌或词句华丽,这些都会影响其作品的思想性,只有有机的统一,才是上品。

《圣道文化》杂志:那么,用什么方法来评判一首诗歌的好与不好呢?(请结合自己的品读经验来谈)
李哲夫:一首诗歌的好与不好,犹如上述已谈到的问题一样,除去艺术性与思想性之外,诗歌还要具备其它几大要素。如诗歌的语感与语境上,都要有一定的深度。语言的张力,诗歌表述的言之有物,不空泛、不空洞,诗歌情节的感人,诗歌展现出的空灵与通透感。而诗歌叙述之清晰流畅与跳跃,这就是诗歌最基本的常识了。现在流传的一些诗歌风格非常前沿,充满实验性和先锋感,在这里不做评述。一般来说,诗歌语言韵律优美,阅读起来朗朗上口,立意深刻,回味无穷,有些句子让人一下就能记住,并且意境高妙,能触动人心弦的诗,可以说算是好诗了。
当然,对于诗歌的好与不好,很多时候,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或标准,都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里,之所以这样的说,还要看这首诗歌本身就要有一个高度与立意。如果诗歌叙述,从不注重节制,而是一味的冗长,枝蔓太多,将浓郁的诗意淹没,当然不能显示出诗歌的优秀和作品的伟大了。平淡中见惊奇,诗歌构思的出奇出新,语言上的化腐朽为神奇,在大气,自然,完整和从容与节制里,充分展现诗人创作中的智慧,让诗歌在散漫中聚集本质的力量,我想,这应该就是好诗歌的基本要素吧:“秦长城的不远处/炼铁厂滚滚浓烟探出头来晒太阳/咩声与呼啸的风里,不知是色尔腾山在哭泣还是周围的农田在哭泣/康兔沟,披着人皮的兔子跑了/黄刺玫悄悄地开,内蒙的鸟,荒原的城/达尔罕/希拉穆仁/它们的月光会不会持续映照在水草肥美里……”——李哲夫的诗《西斗铺:荒原的咩声》。

《圣道文化》杂志: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直以来,你一边行走,一边写作。其实,在我看来,行走是一种眼界的阅读,而读书和写作则是一种心灵的旅行,你怎么看待两者?
李哲夫:有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几年,路,到是在汽车上火车上和飞机上走了几万里,那又怎么样呀。关于万卷书,还是没有阅读那么多,光阴,就那样的被一次次地浪费了。说遗憾也不遗憾,事情,都是相对的,有得有失。仿佛,那些日子,都在辨证的时光里,不想去哲学,也不想有那样的一个家,不去想,也就没有那些烦恼了。轻松里,青松处处与青山处处,不潇洒也不自在,寄情与山水之间,让一个“鼠目”的眼光在千里之外,而那千里之外的歌与歌声,却不是我的声。寸光能否幻化为寸金?就不知道了。每一次周游,风土人情与人和事,在所见所闻的记忆里,也在不痛不痒的文字里。震撼兮感人兮,分分秒秒,又愤愤不平的看见许多难言与难掩的故事。诗歌不能承载历史的痛,它只能记录,它只能微薄与微弱的呼唤与呐喊,它只能在虚无的梦境里抽泣几声。揩干眼泪,脚下的路,还得继续走下去,生活还得照样进行。书,没读到万卷,就不能说“破”字当头。既然不破,岂能会“下笔如有神”。既然无神既是无声。无声,随即将会销声匿迹。遁去,还不能入空门,我若都皈依了,谁来料理它们与他们的后事……
每一次周游回来,都会完成几十首诗歌,都会有一大堆的相片放在文件夹里,保留个十天半月或三五个月,就逐渐删除掉,如果不删除,这几年下来,将会让我的电脑多次罢工。
行走或流浪,其实也是体验生活的另一种方式,用脚与眼睛去大量阅读大自然与山山水水,让生活来引导我启发我,催我自新,又教我惭愧,生活就是那样的在矛盾中,我在丈二里,也是红尘里又在红尘外,仅是闹闹嚷嚷的生活,却一点都没什么名利可图。和尚都摸不着头上的毛,更何况即将谢顶的我,又算得了什么?所谓的心灵之旅,是震撼与改变自己人生观之旅:“窑洞门前的那根绳上拥挤着大大小小的葫芦/早已没了蚂蚱的位置/左看右看金黄部分黑黢黢的图案/总感觉是老白烙上去的/后来老白与汾酒的景深一样了/境界却不同/九月/那熟透的枣/像大红灯笼挂满漫山遍野/想象中的大屋小屋千沟万壑都被点亮”——李哲夫的诗《碛口·西湾村》。

《圣道文化》杂志:对年轻的作者和初学者,有什么样的经验要分享吗?你眼中的诗歌艺术在哪里?诗歌艺术还能走多远呢?
李哲夫:对于诗歌爱好者之中的初学者而言,所有的诗歌捷径,是在多读写里,多阅读与诗歌有关的书籍,只有在多读多写里获得经验,从一定数量里去找质量,在多读多写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创作体会,循序渐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果是在论坛上,那就是要多交流多互动,只有那样,才会进步快一些。
我眼中的诗歌艺术在哪里呢?对于诗歌的艺术与艺术的诗歌语言,现代诗歌的艺术性,是在诗歌有了一定的思想性或一定的水准的基础上而言的。诗在文学作品中,应是用字最少,凝练优美,而艺术表现能力最强。诗歌创作是要追求艺术效果的,而这些说要达到的效果或目的,还要体现在用词用句上,很多时候,一句话一个字或词的生动,会让整首诗歌鲜活与鲜亮起来。
诗的艺术效果与艺术高度,还要通过其语言美、意境美、含蓄美、节奏美、音韵美和机智美等等,综合地体现出来。而机智美不仅仅是达到了一种抽象的效果,更多地表现在内容上而不是在形式上。法国的安托南·阿尔托也曾说:“好诗是一种坚硬的、纯净发光的东西。”
至于诗歌的艺术性,我一直在追求与追寻之中,想要达到,想要得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它的坚硬,它的纯净与发光,它在我内心持续的闪烁,所要表达的,或想要达到的深刻之意境,总有许多的瞻前顾后,很多东西有百思不得其解。由此,我的文字,依然是在一直的不成熟里,继续默默无闻地潜行与前行:“雨后/漫天乌云退去,晚霞趴在天上不想走/远山/黛蓝不在/云深处/村庄与北岸湖泊和闪电依然发光/在海边,我选了好多石头/海西,青云山,云顶,三都澳,金蛇头,礁头和斗冒岛/还想将海峡对岸的那块石头抱在怀里/或许装得太多/让航班晚点两小时/回到山城/那些名字在我凌晨疲惫的骨头里变得坚硬冰冷/那些蓝与质朴/全都在干净和明朗的回味里……”——李哲夫的诗《在长乐候机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0a4d1100101gtnu.html(该文在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http://blog.sina.com.cn/hezefu(QQ:404567957  欢迎您支持论坛年选征稿、出版与论坛之诗歌选本邮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424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46
沙发
发表于 2017-10-5 13:29:23 | 只看该作者
整篇文章显出一种诗人的豁达与胸怀,卓见与才学,向上的思想和谦虚的创作态度,不得不令人折服,欣赏和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424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46
板凳
发表于 2017-10-5 13:30:49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诗歌爱好者之中的初学者而言,所有的诗歌捷径,是在多读写里,多阅读与诗歌有关的书籍,只有在多读多写里获得经验,从一定数量里去找质量,在多读多写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创作体会,循序渐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果是在论坛上,那就是要多交流多互动,只有那样,才会进步快一些。
我眼中的诗歌艺术在哪里呢?对于诗歌的艺术与艺术的诗歌语言,现代诗歌的艺术性,是在诗歌有了一定的思想性或一定的水准的基础上而言的。诗在文学作品中,应是用字最少,凝练优美,而艺术表现能力最强。诗歌创作是要追求艺术效果的,而这些说要达到的效果或目的,还要体现在用词用句上,很多时候,一句话一个字或词的生动,会让整首诗歌鲜活与鲜亮起来。
诗的艺术效果与艺术高度,还要通过其语言美、意境美、含蓄美、节奏美、音韵美和机智美等等,综合地体现出来。而机智美不仅仅是达到了一种抽象的效果,更多地表现在内容上而不是在形式上。法国的安托南·阿尔托也曾说:“好诗是一种坚硬的、纯净发光的东西。”
至于诗歌的艺术性,我一直在追求与追寻之中,想要达到,想要得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它的坚硬,它的纯净与发光,它在我内心持续的闪烁,所要表达的,或想要达到的深刻之意境,总有许多的瞻前顾后,很多东西有百思不得其解。由此,我的文字,依然是在一直的不成熟里,继续默默无闻地潜行与前行:“雨后/漫天乌云退去,晚霞趴在天上不想走/远山/黛蓝不在/云深处/村庄与北岸湖泊和闪电依然发光/在海边,我选了好多石头/海西,青云山,云顶,三都澳,金蛇头,礁头和斗冒岛/还想将海峡对岸的那块石头抱在怀里/或许装得太多/让航班晚点两小时/回到山城/那些名字在我凌晨疲惫的骨头里变得坚硬冰冷/那些蓝与质朴/全都在干净和明朗的回味里……”——李哲夫的诗《在长乐候机楼》。
内涵颇深的文字,拜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898

帖子

235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50
地板
发表于 2017-10-19 11:45:50 | 只看该作者
佩服!佩服!向老师致敬!
轻快的言语,朴素的信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898

帖子

235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50
5#
发表于 2017-11-20 10:33:53 | 只看该作者
禅是一种境界,一种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

主题

3323

帖子

817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176
6#
发表于 2017-11-22 16:36:59 | 只看该作者
大道之理,诗之精髓。悟在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2 10:30 , Processed in 0.0449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