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潮流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孟方榕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用一种心态品诗(及题外)

[复制链接]

8

主题

138

帖子

3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8
2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8:48:48 | 只看该作者
从史载和传言中了解李白,深知他的人生艰难与苦痛.他既是道士,又念官职,还与安禄山有牵连;最后结局不说悲惨,也够伤心,我们只品他的诗,至于他的为人既无关也不必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8

帖子

3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8
2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9:02: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孟方榕 于 2017-10-14 09:03 编辑

我们不妨品偿一下西方诗人的作品,也许人文环境的不同,写出了不同的形式,表达出不同的内涵.汉诗应该是细腻醇厚的,洋诗着重于抽象,需要想像,如同梵高的画,我觉得直抒情怀更便于汉人接受.


保罗·策兰诗歌10首
1.《雾角》
隐匿之镜中的嘴,
屈向自尊的柱石,
手抓囚笼的栅栏:
把你自己献给黑暗,
说出我的名字,把我领向他。

2.《水晶》
不要在我的唇上找你的嘴
不要在门前等陌生人
不要早眼里觅泪水
七个夜晚更高了红色朝向红色
七颗心脏更深了手在敲击大门
七朵玫瑰更迟了夜晚泼溅着泉水

3.《你曾是》
你曾是我的死亡
你,我可以握住
当一切从我这里失去的时候  

4.《在河流里》
在北方未来的河流里
我撒下这张网,那是你犹豫而沉重的
被石头写下的阴影

5.《我仍可以看你》
我仍可以看你:一个反响
在那些可以昆虫的触角暗中摸索朝向的
词语,在分开的山脊。
你的脸相当惊怯
当突然地
那里一个灯一般闪亮
容纳我,正好在某一点上
那里,一个最痛苦的在说,永不

6.《苍白声部》
苍白声部,从 深处剥取 无言,无物
而它们共用一个名字
你可以坠落,你可以飞翔
一个世界的 疼痛收获

7.《你可以》
你可以充满信心地
用雪来款待我:
每当我与桑树并肩
缓缓穿过夏季,
它最嫩的叶片
尖叫。  

8.《时间的眼睛》
这是时间的眼睛:
它向外斜睨
从七彩的眉毛下。
它的帘睑被火焰清洗,
它的泪水是热蒸流。
朝向它,盲目的星子在飞
并熔化在更灼热的睫毛上:
世界日益变热,
而死者们萌芽,并且开花。

9.《站着》
站着,在伤痕的
阴影里,在空中。
站着,不为任何事物任何人。
不可辨认,
只是为你。
带着那拥有藏身之处的一切,
也勿需
语言。

10.《死亡》
死亡是花,只开放一次
它就这样绽放,开得不像自己 。
它开放,一想就开,它不在时间里开放
它来了,一只硕大的蝴蝶
装饰细长的苇茎
让我作一根苇茎,如此健壮,让它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8

帖子

3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8
2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9:15:29 | 只看该作者
品一首爱尔兰现代诗人叶芝的名作<<当你老了>>,译汉文时也许有一字一意之差错,大意即在.

When you are old

--- William Butler Yeats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当你年老岁月将近白发苍苍 ,

困倦的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

沉思漫想,陷入往事的回忆,

你一度当年的柔情与美彩缤纷,

多少人爱你昙花一现的身影,

爱你的容貌于虚情假意之中, 

只有一人爱你如朝拜的神圣,

爱你不因岁月无情至始所终。

在炉罩边你低眉弯腰,

忧戚沉思,喃喃而语,

爱是如何飞上高山之顶,

隐藏于众星罗布之间,面庞难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8

帖子

3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8
2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9:37:10 | 只看该作者
再回头看李清照,反正都是李世民的近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8

帖子

3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8
2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9:42:05 | 只看该作者
家世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8

帖子

3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8
2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9:42:38 | 只看该作者
秉承家学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着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着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8

帖子

3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8
2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9:43:31 | 只看该作者
漂泊生涯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八月,起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北方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遴选收藏准备南下:“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 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金石录后序》)十二月,青州兵变,杀郡守曾孝序,青州剩余书册被焚。(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曾这样记载此事:“青州故第,尚锁书册用屋十余间,期明年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此处文字当因在传抄中或夺或衍而臻误。史实应为“青州兵变”。)
  
  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续资治通鉴》卷一0一),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
  
  李清照至江宁后,雪日每登城远览以寻诗。周 《清波杂志》卷八有云:“倾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以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借口时世危艰,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一味言和苟安。李清照十分不满, 屡写诗讽刺, 曾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之句。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三月与李清照“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金石录后序》)。舟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清照有感而作《绝句》以吊项羽。以项羽宁肯一死,引颈乌江以谢江东父老的壮烈史迹,对南宋统治者进行讽喻。五月,至池阳(今安徽贵池),赵明诚被旨知湖州。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说,赵明诚将“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
  
  赵明诚卒后,李清照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谢《四六谈麈》卷一)葬毕赵明诚,李清照大病一场。当时国势日急,赵明诚妹婿李擢权兵部侍郎,从卫太后在洪州(今江西南昌)。为保存赵明诚所遗留文物书籍,李清照派人运送行李去投奔他。不料当年十一月,金人陷洪州,所谓连舻渡江之书散为云烟。李清照只好携带少量轻便的书帖典籍仓皇南逃。之后,李清照曾一度往依时任敕局删定官的弟弟李迒。这时传有密论列赵明诚者,有所谓“颁金”之语,李清照被迫以所有铜器等物追随帝踪,希图投进朝廷。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建炎四年(1130年)春,李清照追随帝踪流徙浙东一带。“到台,守已遁。之剡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道之温,又之越。”九月,刘豫在金人扶持下,建伪齐政权。李清照有诗斥之曰:“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十一月,朝廷放散百官,李清照到达衢州。
  
  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她悲痛不已,重立赏收赎。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对于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之事,后世学者颇有争议。其实,妇女改嫁在宋代前期并不少见,且不影响李清照人品,宋人多家谈及此事,应当可信。古人辩诬之说,实际是受封建礼教观念束缚的结果。)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的情怀。
  
  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十月,避乱金华,写成《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 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8

帖子

3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8
2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9:56:27 | 只看该作者
相关死因传说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
  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
  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
  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李清照魂归金华的述说·金华山之谜(新版)之二   李清照(1084-1162)是中国古典词坛上耀眼夺目的婺女星,这可以说是无可非议的。但对她生命的最后归宿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晚节流落江湖以卒”;有的说“带着对故土难归的失望,悄然离开了人世,享年不少于72岁”;有的说“卒于临安(杭州),不能早于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享年至少73岁”……    前些年,我为《金华日报·浙中特刊》写了一篇《李清照与金华山赤松宫》的文章,引起全国李清照研究中心的极大关注。近年来,我博览典籍,赴杭州、绍兴、衢州等地考察,访问年近九旬的赤松宫和二仙古洞最后住持胡海牙等人,进一步揭开了李清照魂归何处之谜。    我赞同清代大学者俞正燮对李清照归宿的观点。他在《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中写道:“……时易安(李清照)年五十三岁。居金华,有《武陵春》词曰:‘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流寓有故乡之思,其事非闺闱文笔自记者莫能知。或曰:依弟迒,老于金华。”这“老于金华”四字明明白白地点出了李清照生命的终点。    绍兴五年(1135)至绍兴三十二(1162)期间,在临安(今杭州)有李清照的一些行踪:    绍兴二十年(1150),67岁的李清照曾去杭州访大书法家米芾的儿子米有仁,为她收藏的米芾字帖求跋。米友仁跋云:“易安李清照居士一日携前人墨迹临顾,中有先子留题,千年观不胜感泣。先子寻常为字,但乘兴而为之。今之数字比黄金千两耳。呵呵。”    绍兴二十一年(1151),68岁的李清照又赴杭州表上《金石  》进于南宋朝廷。绍兴二十六(1156)八月二十二日,版行于世。    绍兴二十五年(1155),73岁的李清照欲将所学的诗词文学传于孙氏女,深谙封建礼教的孙氏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委婉拒绝。南宋陆游(1125-1210)的《渭南文集》卷三十五(夫人孙氏墓铭)可以佐证。    以上这些蛛丝马迹,不足以说明李清照“卒于临安”,恰恰相反,作为不出家道士的易安居士李清照寻找的最好归宿是道家三十六洞天的金华山。    她为了生计,曾在金华山赤松宫和金华二仙古洞“二仙阁”畔开设“易安卦馆”,为黄大仙的信奉者解签。据赤松宫最后住持胡海牙回忆:“赤松宫和二仙古洞的一百枝签中有七十二枝出于李清照的创作和加工。”这点我在《李清照与金华山赤松宫》一文中已经提及。    最近,胡海牙又提供了李清照曾在金华山留下黄大仙诗的重大线索。李清照在金华山时,与唐仲友之父唐尧封有一定联系。唐尧封(1106-1168),字嘉猷,居住在金华城内儒宗岭(本为唐婆岭),绍兴二年(1132)为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直龙图阁朝散大夫。李清照避居金华时,曾一度卜居在武义县主簿陈序家,后移居到老婺州城中心的唐尧封家附近。酷爱诗词的唐尧封恭拜李清照为师,并派手下的门人照顾李清照。30岁的唐尧封于绍兴五年(1135)春陪李清照登八咏楼,又陪李清照游览金华赤松山和二仙古洞(在九龙山麓,双龙洞附近)等黄大仙遗踪。唐尧封写下一首《丹灶》诗:“丹成灶已冷,仙去景常清。翩跹照华发,随觉凡骨轻。”李清照附其诗一首,名为《牧羊少儿留仙迹》:“金华山长赤松劲,仙鹤双双入白云。牧羊少儿留仙迹,清涧潺  古洞深。”    李清照对才华横溢的唐尧封十分赞赏。她在二仙古洞畔讲述了为什么要取易安居士之号,她说:“我取易安,乃取义于陶渊明‘审容膝之易安’,意谓居所简陋而心性安适。”唐尧封回答:“听说陶渊明曾到过金华山和九峰山,看来您与此地十分有缘。”李清照说:“居士,是不出家道士。这里是三十六洞天道家黄大仙之胜地,故而也有仙缘嘛!不瞒贤弟说,我想在金华山开一卦馆,以谋生计。”唐尧封说:“易安师,区区小事包在小弟身上,赤松宫和二仙古洞的住持都是我的朋友,我愿出资帮你建,略表小弟之寸心。”李清照闻后感激万分。唐尧封一言九鼎,为李清照在金华山建了一个“世外小桃源”——易安卦馆。尽管李清照流寓临安,那毕竟是去走走玩玩,散心排愁罢了!    宋濂(1310-1382)在金华浦江麟溪郑氏义门(江南第一家)教书时,曾收藏了一幅李清照的手书《琵琶行》,反复欣赏,拍案叫绝,情不自禁地说:“李易安乃天下第一才女也!”宋濂奋笔写了《题李易安所书<琵琶行>后》诗一首:“佳人薄命纷无数,岂独浔阳老商妇。青衫司马太多情,一曲琵琶泪如雨。此身已失将怨谁,世间哀乐常相随。易安(李清照)写此别有意,字字欲诉中心悲。永嘉陈侯好奇士,梦里谬为儿女语;花颜国色草上尘,朽骨何堪污唇齿。生男当如鲁男子,生女当如夏侯女;千年秽迹吾欲洗,安得浔阳畔江水。”    宋濂对李清照所书的《琵琶行》,并没有从书法技巧上来评价,而是将李易安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联系起来看,寄予莫大的同情,揭露封建制度带给落难才女的悲剧,批评那些所谓“文人奇士”把妇女们的痛苦当做饭后茶余“吟风弄月”的美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8

帖子

3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8
2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9:59:09 | 只看该作者
易安居士<道士>归途虽当天应,亦凄凄惨惨,真为之动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8

帖子

3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8
3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10:02:18 | 只看该作者
不知何故?那么多唐宋名仕最后选择如此归宿,真是性情中人,与当代人的浮华有天地之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3 00:15 , Processed in 0.0479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