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学娅 于 2017-11-13 18:09 编辑
11月14日,是我和我的卫校同学们终身难忘的一个特别纪念日。40年前的那一天,我们冒着初冬寒风夹着的毛毛细雨,一大早就赶到了县城考场。 还差10分钟9:00点,开考的预备铃声响了,那是文革停止了十年,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场中专考试的铃声,我们井井有序地走进考室,迅速找到标着自己考号的座位。老师把卷子发在座位上,我连大气都不敢出,直愣愣地盯着它,好想看穿它究竟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命运。直到正式开考的铃声响了,才小心翼翼地展开它。 上午考语文政治,是我的强项,那时我已有好几个“豆腐块”作品在《四川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了,在知青中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文学青年。但我还是紧张得手心冒汗,迅速地浏览了一遍题目,特别是看见作文题《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不由长长舒了一口气,很快静下心来开始做题。 考室内异常安静,就连自己的呼吸声都能听得见,30分钟铃声响起的时候,我已经把语文的基础题做完了。监考老师说“可以交卷了”。立马就有三分之一的考生站起来,把卷子端端放在桌子上,轻轻地走出了考室。 看见我们几个认真做题的考生,老师说:“不着急,慢慢做,还有100多分钟。”我们没有手表,全凭铃声和监考老师的提示把握时间。我迅速做完了政治填空和简答题,就开始写作文了。按照题目要求,简单拟了一个提纲,然后,一气呵成,要不是限字800,我还真想展开来好好发挥。 “还有最后十分钟”,老师的提示让我抓紧时间把做好的卷子再次看了一遍,踩着11:30的铃声,如负重释地走出考室。 下午2:30-5:00考数学,参考的人少了些,但我还是认真地拿起卷子看了一遍,然后依次做了下去,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难的题,做完了,检查了,老师还没报“最后半小时”,我只好提前交了卷子。 在冷飕飕的暮色中,我疾步20多里路,回到义大老家,那时候才知道,我们家两代知青4个人参加了考试,66级的大姑和69级的幺姑,73级的我和75级的妹妹,活脱脱就是一个知青参考大军的缩影。姑姑她们考的大学,比我们早三天,考了五场。我们一起回忆着考题,讨论着答案,越讨论我越得意,估计我的平均分数是在90以上。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梦想当一名教师。没想到,小学4年级时,文革武斗袭来,妈妈要在矿上接受改造,爸爸在外地支农,年迈的外婆带着我们四姊妹躲武斗两年多才回学校复课。初中毕业满以为能考上县城的高中,没想到又横空杀出个白卷英雄张铁生。 读书无门了,只能和两个姑姑一样去下乡。每年,公社都有为数不多的推荐上大学、中专的名额,但我们这种黑五类子女,根本就不敢奢望。 1977年10月21号中午,快要收工了,突然从广播里听到:“国务院决定恢复高考制度,凡是符合条件的工人、农民、解放军都可以报名参加大学、中专的考试”。知青战友们放下手中的锄头,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深怕那一个没有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特大喜讯。 我们公社是24日上午召开的三干会,队长回来传达:“凡是想考大学、考中专的,27日自己带五角钱到公社去报名”。我没有高中毕业证,只能遗憾地报了中专,但在志愿栏里毫不犹豫地全都填上了师范学校。 从报名到考试,也就两周时间,想到自己成分不好,不敢请假复习,直到13日收早工后,才和几个赶考的知青战友一起,冒雨步行30多里路,到县城中心街小学试坐。 考试完了,兴奋过了,生活又回到了原点。我们家的四个知青分别回了自己的生产队,日出而作,日落而宿,只是在心中多了一份充满希望的期盼。 大约过了一个多月,我和幺姑得到了体检通知,体检之后,就等公社干部到我的老家和母校去做政审。我想到自己从小就是个乖娃娃,在校学习成绩很好,下乡劳动表现也非常刻苦努力,政审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吧? 万万没想到,问题就出在政审上了。眼见着身边的朋友陆陆续续拿到了录取通知书,高高兴兴去上学了,我却待到1978年4月9日才收到宜宾卫校隆昌护士班的入学通知。看到这一纸盼望已久录取通知书,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我压根儿就没填卫校。 妈妈却鼓励我:全国570多万人参加考试,录取不到4.8%,哪怕你是被录取的最后一名,你都考赢了540多万考生。 听妈妈这样一说,我还真觉得自己很棒。是啊,我们是在创造历史,我们参加的那场冬季之考,是世界教育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考试,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转折性坐标。它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我们也将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光荣的符号。 半年后,妈妈平反了,组织上要当面销毁我档案袋中右派妈妈的相关材料,那时我才看到:我两科考试的总分是183.6,我还看到我的政审材料全是写的妈妈划为右派的“犯罪事实”,政工干部把这些材料抽出来付之一炬,我的教师梦也随之陨灭。 但我的心却彻底沉下了来:干一行,爱一行吧。于是,我安心地穿上了白大褂,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历史地担负起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重担,成为祖国改革开放中的中坚力量。 日忽忽如飞箭,转眼40年过去了,但我和我的同学们永远不会忘记1977年11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