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潮流s

标题: 游走在无诂与无诠的诗意里(五)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哲夫    时间: 2017-5-25 08:50
标题: 游走在无诂与无诠的诗意里(五)
游走在无诂无诠意里(五)
                         ——诗潮流——2017网络诗歌作品精选(代序)
                                         /李哲夫





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具有重性,即语义信息与审美信息。语义是对数据符号的解释语义信息是一种有着确定性意义的信息,属表层意义,它解释、说明事物,是理解审美信息的基础,也是步入艺术世界的阶梯;审美信息是一种意象性信息,属深层意义,它熔铸诗人思想情感的主体情绪。对于一首诗来说,它不仅仅包括了诗人内心情感的一些数据符号,还体现出一种语言结构的特殊性开放性,使得一首诗歌出现营构境象之中的多面性,随之引起更多的共鸣性。它往往超越一般语言之能指的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犹如古人认为所谓的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唐代的姑苏夜半会敲钟,宋代也有敲钟,欧阳修认为半夜不会敲钟,难道会是他的不知其世?由此产生这种“反误”现象。至于诗歌的反误或误读,是其诗歌语言结构的开放性,或许会促使一种误读的形成。在这里,我到是认为,其中的一种“误读”,应该是诗歌含义的多个解而引起的一种共鸣,我们不能将它单纯的看作是另一个层面上或意义上的“误读”,更多的是与读者的一种情感归属。诗人赵琼的这首诗歌是诗文之传有幸与有效性里:

“划破了冰,放出了流水
划破了山,放出了山花
以及鸟语
划破田地,一辈一辈长出故乡
来养活远方
和一茬又一茬的游子”。

—— 赵琼的诗《春风刀》。细读之后的感觉非常好。
诗人赵琼写出了季节里的春天来临以及春风与山川河流的亲近感,也是一个诗人对于一个村庄或故乡的一种遥远怀想,在看似居于一种清冷里,却有想家的久远温暖。一茬又一茬的庄稼,应对“一茬又一茬的游子”的鲜活与灵动的拟人手法,他被如刀的“春风”惊扰。梦境的飘然而出的诗句,对人性与故乡又及一个个在外游子之情感的细腻洞察,诗人内心的寒冷,早已超出季节性的寒冷。诗人将在外打工的或为生活劳苦奔波的,进行了一次隐藏,并且作了十分冷静的表述,整首诗歌从色彩上都是一种冷凝,没有半点视觉色彩上的暖色调,那个时候的春风,还没给我们带来多少温暖,我们只能从山花烂漫的样子,去猜想花的颜色给予我们带来的温暖,从中去体会出对于故乡的深深怀念与温暖。从文字的背后,我们又感受到故乡给予我们的遥远关怀。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在诗歌《咏柳》里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精彩句子,且被后人时常用来对于春天的吟咏。而对于诗歌《春风刀》来说,冰,山川或河流与田野,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出春风似刀的力度与它震撼的力量,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对于春风刀的赞美,进而赞美春天的到来,以及它美丽的伏击和无限的创造力。


作者: 张义和    时间: 2017-5-25 09:17
划破了冰,放出了流水
划破了山,放出了山花
以及鸟语
划破田地,一辈一辈长出故乡

----佳作!
作者: 炊烟人家    时间: 2017-5-25 09:21
很精彩,叙述的动感,完美,对诗的欣赏。。
作者: 冷万国    时间: 2017-5-25 11:18
赏读佳评。
作者: 李哲夫    时间: 2017-5-25 11:26
“划破了冰,放出了流水
划破了山,放出了山花
以及鸟语
划破田地,一辈一辈长出故乡
来养活远方
和一茬又一茬的游子”。

—— 赵琼的诗《春风刀》。细读之后的感觉非常好。
作者: 且行且品    时间: 2017-5-25 12:51
“划破了冰,放出了流水
划破了山,放出了山花
以及鸟语
划破田地,一辈一辈长出故乡
来养活远方
和一茬又一茬的游子”。

—— 赵琼的诗《春风刀》。细读之后的感觉非常好。

的确,学习好诗好评,期待诗潮流——2017网络诗歌作品精选。
作者: 赵琼    时间: 2017-5-25 18:32
因事务繁杂,迟到为歉。看到哲夫老师的高评及各位诗长们的谬赞,脸红心热,个中滋味,不胜言表……
只是,老师和大家们的鼓励,我全都记下了!
作者: 佳佳    时间: 2017-5-26 14:49
佳作,美评
作者: 彭纯廉    时间: 2017-5-26 21:06
顶上精美的评论
作者: 渝北阿秀    时间: 2017-6-5 20:18
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具有双重性,即语义信息与审美信息。而语义是对数据符号的解释,语义信息是一种有着确定性意义的信息,属表层意义,它解释、说明事物,是理解审美信息的基础,也是步入艺术世界的阶梯;审美信息是一种意象性信息,属深层意义,它将熔铸诗人思想情感的主体情绪。对于一首诗来说,它不仅仅包括了诗人内心情感的一些数据符号,还体现出一种语言结构的特殊性与开放性,使得一首诗歌出现营构境象之中的多面性,随之引起更多的共鸣性。它往往超越一般语言之所能指的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犹如古人认为所谓的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唐代的姑苏夜半会敲钟,宋代也有敲钟,欧阳修则认为半夜不会敲钟,难道会是他的不知其世?由此产生这种“反误”现象。至于诗歌的反误或误读,是其诗歌语言结构的开放性,或许会促使一种误读的形成。








欣赏精彩评论       问好老师
作者: 渝北阿秀    时间: 2017-6-5 20:34
“划破了冰,放出了流水
划破了山,放出了山花
以及鸟语
划破田地,一辈一辈长出故乡
来养活远方
和一茬又一茬的游子”。










短制而精美的诗句     欣赏佳作        





欢迎光临 诗潮流s (http://shichaoliulunt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