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潮流s
标题:
行走天之涯,云之下,山之巅——诗集《屐旅者》的跋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哲夫
时间:
2016-12-19 11:10
标题:
行走天之涯,云之下,山之巅——诗集《屐旅者》的跋
行走天之涯,云之下,山之巅
——诗集《屐旅者》的跋
鸟不高飞,怎知蓝天之阔,人不远行,怎知世界之大。远行,拓展视野,放眼与远望,只为有所思。穷且益坚,可谓不坠青云之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蹉跎兮,白发一年又一年,不敢说意志有多坚,也不敢说鹰的方向,既是我的方向……翱翔天宇,那堪白发侵蚀已有好些年。穷困在,潦倒时而在时而不在,道是万里路行了,万卷书没读有。
屐者,木头鞋也。“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虽然现在的远行,不在穿木头鞋行走,夏天出行走山路,穿拖鞋是有的,我不常有,别人却常有。不说艰辛可曰坚韧。行走的风景与领略风土人情,不能说不想直抵当代生活与时代精神之深处。不敢多担当,至少也不敢多逃离,生活的现实与现实的生活,直面与面对在沉默里灭亡或沉默里爆发,诗歌与时代与大众、担当,就要先从有意识地调整诗歌视角开始。以与时代生活并行不悖的方式,关注、关心和体味与认知当代和时下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秋的阳光射进来/一扇窗,把一粒粒金黄从句子里拽出”——选自诗歌《屐旅声声里》。
行走与拓展视野,成为对当下生活的另一种介入,将看见的和感受到的,进入多角度与多方位的思考,以此用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由此体现出对当代精神境况的关注,让自己真诚的文字朝生活之内核和岁月之深处步步逼进:“一只红蜻蜓停在只剩骨架的鱼上/许多人在高过头顶的河床/留下杂乱的脚印……看一次痛一次的黄河/再痛也痛不过母亲干瘪的乳房”——选自诗歌《再见洛口》。关注我们的时代,关注我们的生活,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打捞死鱼的小船/一杆又一杆地搅动湖水/那些臭味纠缠着我,静止不动青蛙像之前的湖水/蛙声在水里/晃动的波纹让影子像鬼魅又像一棵枯干的树”——选自诗歌《在湖岸》。诗歌视野的开拓与对当代生活的反观审视,则源于生活体验之所见所闻所感。将自己对诗歌和现实的种种思考,明确无误地根植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和社会生存现实之中,盲目地只为发展而不顾及我们的生存环境,是否又是我们所说的人类将面临另一种的悲哀?
行走与体验,只想在一种深刻里,多种多样的形式或方式,已成为我诗歌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依然不能忘,那些情景,深深地感动和激动着我,在表达和言说与叙述之际,似乎更愿意将这个时代和现实的呼吸,自然而然地置放在诗歌文字的内核,从具体的生活中感受到更辽阔的时代生活之跳动的脉搏:“八月的阳光/雅鲁藏布江的银脉/众神仰望的翎羽/全都在狂欢的雪顿节里/只为那些鲜艳夺目的故事//风,凝固成冰/大峡谷写满经文的幡/让众多的灵魂走进扎什伦布寺/土质最好的庄园/佛的芬芳被生动出版//古老的源/年轻的颜/转经筒的不凡/仍难穿透秋日金黄誓言”……——选自诗歌《倾心阳光》——写在西藏的日子。在奔流文学论坛,与论坛的好几个诗人在QQ上讨论过诗歌的“思想性”这个问题。诗歌的思想性是诗歌的灵魂,没有思想,艺术性再高,也没有多大的欣赏价值。话又说回来,倘若一首诗只是具备了思想性,而又缺少艺术性,也不是一首好诗。真正的好诗,我想应该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透过绿,透过枝桠/看那高楼似在一种空蒙里,春色一片,丛花一片/有鸟语滑过俏色之巅/冷暖相间,还有岭南印象的香味从另一个角度飘来”诗歌《木棉花红》。噪杂与喧嚣之声席卷而来,现实的生活,让我们无法逃离与回避。远离尘世与都市的生活:“断垣残壁早已被修旧如旧/墙头草在亭台楼榭之间招摇着不能被确定的方向/回荡与回响的风声/还差一串远古的铜铃,一些悲伤无法镇住更远的远方”——选自诗歌《古城墙》。
其实,在很多时候,以这样的方式,也仅仅是短暂的,狂飙袭击下的生存压力,让宁静的空间愈来愈小,时下都市人群里共有的精神困境,或多或少地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思乡情结和乡土意识。当然,在更多诗人试图以身份转换的方式进入社会底层生活现实,由此去理解并发现时代现实真相之时,很多时候却又事与愿违。但是,我依然相信有那么一些执著与那样情怀的写作者或诗人已经深刻与深入进去:“秦长城的不远处/炼铁厂滚滚浓烟探出头来晒太阳/咩声与呼啸的风里/不知是色尔腾山在哭泣还是周围的农田在哭泣/康兔沟披着人皮的兔子跑了/黄刺玫悄悄地开……”——选自诗歌《西斗铺:荒原的咩声》。走向生活,走向现实,让我看见和深深感受到网络文学在面向大众时的诗歌意识的逐渐加强与觉醒,让我也感受到自然一如现实一样真实的生活,以及对于大自然的热爱,由此,又让我感受到自己的很多不足,依然不敢骄傲与轻易的放纵或文字上的信马由缰,依然感觉要学习生活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或人生观。
远行,让我在渐行渐远里,感觉到自己的青春与年少重又回来,那从不安分的思想又张狂起来。口拙与笨拙,又使这些年里的事情在退让与屈服里太多。那些高山、大海、岁月、生活与爱情和那季节之手,纷纷被映照在长河落日的圆里。干涸,死亡,大漠孤烟,弥留之际还思想着;除了爱,还有一个无法言说与无法解释的梦想……
在内蒙,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那些荒草与树木一天比一天消瘦,身体也会一天比一天衰老,它们的软弱无力,我的弱不禁风,最后只剩下一把苍凉的老骨头。想起这些年的创作,诗歌对于当代生活的介入和担当,与其说是对时代精神的参悟,到不如说是对于人的灵魂深处的挖掘和呈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展示生活之本身。
诗歌《海之角》所展示的,只能是自己所处这个时代独有的精神、情感、和心灵深处的一种寄托,或许是胶合了现实人生与当代生活的某些真相而已,如果仅仅是直抵现实的生活本相,并非在某种程度上具备史诗意义之中的诗歌风范:“海之蓝不随我的爱变化/春风吹不吹来/海,都是这样的蓝/岸边,三角梅鲜艳的红着,红了的梅/让我一次次闻到它的香/沉浸在它的笑靥里/却不知我的心能蓝过海几倍?”——选自诗歌《海之角》。
对生活多方位介入,对于创作又多角度地去思考。对当代人文精神境况的关注,让我深刻地感觉到,行走的脚步,在鲜活的风景里……诗,正朝着生活的内核步步进逼,每个人的幸福或痛苦,都有相似或不一样的地方,却总是让我与我们有一番感慨,身体里的血,比大海还多,而那身体里的盐分,会不会是大自然的另一种矿产资源……由此的天之涯,我会用我的心传输大海一样深情的爱:“一个身披婚纱的姑娘/站在礁石上,几个人围着鲜艳的她化妆和补光/她的笑像大海一样/她的梦,在一步步地向洞房靠近/我也举着相机向她靠近/内心的涌动,像一次次拍岸的海浪/一脸的羡慕,早已忘记脚下滚烫的沙/那天晚上,又想起与梅子的新婚之夜/那晚/我彻夜未眠……”——选自诗歌《天之涯》。
诗人介入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故事与事故或事件,不仅仅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度思考,不仅仅是出于社会道德之良知与维护。直面人生,直面现实生活,直面正直与淋漓的鲜血。生命、呼唤、普世与觉醒,那种痛心疾首,不仅仅是一次次或再次的呼唤一种良知的回归。一直喜欢去逛庙宇,喜欢禅声在缠身里的颤声,只是我的这些个好去处,不是去敬香还愿,只想在一次次的梵唱声里,寻觅亲人丢失的魂魄。每次去川东第一名刹,总能听见白鹭的啼鸣或哀怨以及它们的一鸶鸶鹭唳。其实,它们的声音,啼鸣或呻吟,一点都不生硬,至于那啼鸣里可有一种痛我却不知道了。有道是:“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因它们的语言,我只能遗憾地一句都听不懂。故此,它们的思想,我不得而知。多想给它们温暖,也想给它们冬天的棉被。瑟瑟秋风今又是,冬日不再遥远,归年何时,皈依何日?如果它们都皈依了,我又还能找谁去?在悲哀与悲悯伤心与痛苦里,至于那些担当与关注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已不新鲜,古时就有之,中国古典诗歌从不缺少这样的诗歌,并且已经很多,很经典与优秀的诗歌文字流传下来。如杜甫著名的诗歌,其中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李白的《塞下曲》《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都具有这样的思想情怀。在此,我想的是,只有关注与被关注,才是文学的更加丰富与发展的方向,才会使一个诗人更加关注或具备一种忧患意识,只有有了这些,才是一个诗人的一个境界或一种层次。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诗是一切文章中最富有哲学意味的创造。”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诗是可以有哲学韵味的,而不能是靠“说理”、“论证”来体现的,诗歌是通过触景生情自然而然地相趣相生的,所有的刻意其实也是必然的情绪,让那必然的情绪,在自然而然里,才是更好。
诗的本质属性,其实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抒情达意。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可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更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样式,也必须有它自己的语言或艺术的方式与行为。诗歌,是需要强烈的情感与深切感受和想象的,是区别与散文表现形式,凭借其自身独立与独特之想象的,所创造出的一种内心情感之震撼和思想与意境深刻的诗性世界。诗,把情思融进物象,借助跨越时空的想象,使情境与意象介乎与形象和抽象立体感之间,使之其诗意与韵味由此向纵深发展。我一直那样的认为,诗歌的情境与意象所表现出来的空间,就是诗歌之意境,如果一首诗没有了这些情境与意象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至高境界,是很难给人以美感或很难打动人的。说了这么多,我依然感觉到自己的文字还缺少很多东西,离上述引用的东西和要求的,相距甚远,还有很多的没达到,还需继续努力。
诗集《屐旅者》的出版,从未想过什么功德圆满,或有什么大功告成的意味,山之巅的诗歌写过几首,真正的“山之巅”却远远还没有达到与到达……由此,无从谈起什么圆满与满园,季节在岁月里有四季之分,倘若无春色,你当然可埋怨。我的心,我的感受,一直属于诗歌,我的诗心从未泯灭,更从未死心,我诗歌的脚步依然属于行走。让心灵的慰藉,由此获得更加确切的理解和认知,尽管那个高度很高很寂寞很寒冷,依然有我真实的感受,即使将为之哭泣,为之欢笑与欢乐,不管白天黑夜,那里都让人如此怀想,如此让人驻足流连,由此,让我想用我自己的文字,记录或留下我的足迹与悲欢以及亲切的怀念。
作于2013年10月1日13点20分嘉陵江畔(作者/李哲夫)
注:该诗集最近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欢迎喜欢的朋友邮购 35元/本,可发纸条给我留言
附代序诗歌一首:
屐旅声声里
——诗集《屐旅者》代序
一
行走的脚步
像落叶
在大地只留下蜻蜓点水的印痕
风雨之后
秋的阳光射进来
一扇窗
把一粒粒金黄从句子里拽出
云朵
坐在榕树下的长凳上
黄刺玫悄悄地开
我的行囊空空如也
能被塞满的
只有退化的草原以及尘土飞扬的黄沙
二
敕勒川
阴山连绵不断
穹庐一样的天
十分湛蓝
风吹草低
牛羊
荒原
敖包
雪山
山樱桃红果不见
一只躲在草丛里的鸟被惊飞
晚霞映在望城厅
柱子上
红的颜色更加鲜艳
一路前行
远处
有蒹葭苍苍姿色
为霜的不是白露
是与《诗经》一起发光的烛
此刻
车站的虹霓全都熄灭在雨后的高速立交桥下
体内有日喷薄而出
像火山的能量燃烧八月最后日子
三
熔化的温度
嫣红流淌
静夜里惟一的月牙儿
栖息电闪雷鸣的帷幔之后
鸟鸣涧
所谓伊人吐着小狗一样的舌头蜷缩墙角
秋之水湄
有魅惑之影洄溯
辽河水中央
下辈子的芬芳
又能迷住哪个红颜的心跳
作于2013年9月14日15:29:47
作者:
佳佳
时间:
2017-1-1 20:36
祝贺
作者:
渝北阿秀
时间:
2017-2-14 18:16
鸟不高飞,怎知蓝天之阔,人不远行,怎知世界之大。远行,拓展视野,放眼与远望,只为有所思。穷且益坚,可谓不坠青云之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蹉跎兮,白发一年又一年,不敢说意志有多坚,也不敢说鹰的方向,既是我的方向……翱翔天宇,那堪白发侵蚀已有好些年。穷困在,潦倒时而在时而不在,道是万里路行了,万卷书没读有。
作者:
剑熔
时间:
2017-2-27 11:16
无从谈起什么圆满与满园,季节在岁月里有四季之分,倘若无春色,你当然可埋怨。我的心,我的感受,一直属于诗歌,我的诗心从未泯灭,更从未死心,我诗歌的脚步依然属于行走。
欢迎光临 诗潮流s (http://shichaoliulunt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